先不提制度,光是選舉氣氛就是天差地遠,在台灣,在投票日前,街道上早已插滿競選棋幟,候選人掃街,沿路拜票,深怕沒有人認得他。在紐西蘭,只能用一個[冰]字來形容。候選人只有放幾張廣告板在路邊,偶爾在市場和超市擺攤發發傳單,跟台灣的候選人比,紐西蘭的候選人真的太幸福了。
選舉制度雖然大體上相同,但仍是有些微的差異,兩個國家都是兩大黨為大,台灣是藍綠PK,而紐西蘭則是國家黨(NAtional)和勞工黨(Labour)互相競爭。台灣是總統制的國家,直接選舉總統,和立法委員選舉無關,所以就有機會碰到總統和國會大黨是不同陣營的情況發生,而紐西蘭則是內閣制,由國會最大黨派出總理人選,組織內閣(不過在選舉前大概也知道如果選某個黨贏的話,會是誰出來當總理)
立法委員/國會議員的選舉方法也很類似,但還是有不同。台灣在最近幾年開始採行了單一選區兩票制的新投票制度,在投票的時候,必須投兩張票,一張是候選人票,選擇選舉人居住地選區的立法委員,另一張是政黨票,用來決定在全國不分區立委各個政黨分配的情況。(在舊的制度中,不分區是由候選人的政黨別作為依據來統計,但這樣子可能會產生到底要選人不選黨或是選黨不選人的衝突當中) 也就因為這個制度,今年竄出的綠黨獲得了許多的選票,雖然還不到5%分配的門檻,但下次選舉在不斷努力,就有機會可以在全國不分區獲得席次。 紐西蘭同樣是要用兩張選票選擇候選和政黨,但是特別的是,紐西蘭有許多政黨在候選人部分是完全選不上的,但是在政黨得票這邊卻可以獲得不錯的席次。所以我也希望台灣的小黨們能夠繼續加油,只要政見豐富可行,在政黨票這邊是大有可為的。
立委席次計算方法也不同,台灣的不分區立委是獨立計算,不管各黨在候選人獲得幾席,不分區立委依照得票比例來分配,所以立法委員總數是固定的。 紐西蘭則是合併計算,假設共有100名國會議員,A黨的政黨票得到40%,候選人已經選上30位,則補上10位成為40%。如果候選人已經選上41位,則不增加席次。 所以國會議員的數目有可能會比原本預期的多。
選舉結束了也不會像台灣有掃街謝票,也就是一個看板,上面寫著某某候選人感謝你,如此而已,一點也不像台灣,選舉就好像是一場藍綠嘉年華會,有著各式的造勢、宣傳,還有每天不斷上演的藍綠攻防戰。
不過不管是台灣也好,紐西蘭也罷,希望執政的人都能像健健康康 無病無痛,畢竟你們可是多數人所支持的,選出來為大家做事,當然也不要辜負大家對你的期望。 有沒有聽到阿! 馬先生!
http://www.referendum.org.nz/sites/all/themes/referendum/resources/TraditionalChinese.pdf
台灣中央選舉委員會;
http://www.cec.gov.tw/bin/home.php
台灣中央選舉委員會;
http://www.cec.gov.tw/bin/home.php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