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變,香港,2015

2年前的2013,同樣是台灣的51勞動節假期,Joe去了趟香港,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有進到香港市區,之前只有在機場,從一個閘口跑到跑到另一個閘口,或是一下飛機就被綁架進去大陸。
2年後的2015,周遭朋友一聽到我要去香港,第一個想到的是滿滿的強國人,低落的旅遊品質,不過實際到了香港,其實還是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糟阿。


香港距離深圳,只有一線之隔,對於中國來說,澳門與香港兩個都是特別行政區,也都是中國人常常選擇出遊的地區,也因此,過量的旅遊人口移入,導致旅遊景點、設施無法負荷,造成旅遊的品質下降,甚至是排擠到其他旅客的出遊意願。這個現象其實也發生在台灣,像是一些陸客必訪的景點,如:台北101,日月潭,阿里山,這些地區大概非必要我一點都不會想踩進去,因為會好像時空錯亂走到另外一個國家去。


四天的旅程,走訪了香港與澳門兩個地區,不過發現兩個地方還是有差異的,也許是之前香港的一些政治化活動,像是:反佔中、反水貨,導致陸客相對也比較不喜歡到香港去,畢竟感覺比較不受歡迎。其實走在路上,當然陸客還是有,但沒有那麼的密集,還在一個可以容忍的範圍。但對於較為和善的澳門,光是走到一個大三巴教堂,人行道的人都快滿到車道上去,要找一個背景乾淨的時間點拍張照,那大概也是比登天還難。商店裡滿滿的都是人,不管你要買什麼,從高檔的珠寶店到只是路邊的咖哩魚丸,處處是人滿為患,議事亭前地的麥當勞就像是暴動一樣,人已經快把店門口的玻璃擠破。旅館也沒好到哪裡去,從商場、餐廳到賭場,一樣是萬頭鑽動的場面,想要找個安靜的地方歇息一會,不只是夢想,是幻想!


比較這兩個地方,對於澳門,除非有什麼大的改變,不然大概我10年內可能都不會想要再造訪,不過看水舞間除外,水舞間真的是我看過最驚心動魄的現場演出,絕無冷場,有機會下次再寫篇文章來談。但是香港,其實兩年過去,我還是觀察到香港有一些變化,更多元,也更方便了。


最讓我驚豔的,不是景觀的變化,也不是地道的美食,而是在香港花錢變得更方便了。很久以來,大家對於香港的印象就是「吃東西,買東西」,吃東西就不用說了,點心,茶餐廳,甜品,樣樣都是不可錯過。雖然最近幾年台灣有更多的國際品牌進駐,但是跟香港相比,還是少了一點,而且香港有時候打折起來,真的是讓人不拿會手癢,不買會傷心。重點來啦!買東西要付錢,蛋我真的覺得,香港最近的支付方式變得方便了許多。


最大的突破在於八達通跟感應支付的部份,八達通其實就類似台灣的悠遊卡或是一卡通,最剛開始都是從運輸電子票證開始起家,像是:港鐵、雙層巴士(叮叮車)、巴士等等,進一步的拓展到其他的零售店,台灣的電子票證也一直再


 


歡迎加入Joe's粉絲專頁,一同聊飛行,去旅行,看表演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熱門文章